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跨过几多艰难的2009年,我们仿佛沉浸在 “胜利”的喜悦中,的确,一连串的数字十分喜人:我市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地方税收超过70亿。展望新的一年,GDP预增12%。然而,正是从我市财政收入仅为GDP总量的约5%这组数字中,折射出了一种怎样的经济结构?汕头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如何凸现?我们拿什么融入海西?
一段时间来,从我市一些企业谋求发展碰到的种种困境中,从汕头周边城市快速发展的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市经济调结构、促增长的压力十分巨大,而投资软环境的瓶颈依然存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更是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制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汕头,在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曾经是“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锋,30年的岁月流逝,如今反而出现体制机制障碍回归的现象。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这边厢,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尚未理清;那边厢,为治理一个问题又衍生了一个机构。多年来,分分合合的所谓机构改革其结果是“衙门”越来越多,冗员愈加膨胀,办事难未能改观。从台商在汕投资由过去的600多家锐减为目前的302家印证了这一严峻的现实。
二是干部队伍作风疲沓,缺乏起码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逐渐趋重,职能部门的“衙门”习气依然故我,公务员队伍普遍消极怠工。有些部门更将正常的工作职责视为“做好事”,而想方设法谋求“额外”的“好处费”。科长、股长、办事员次第“骚扰”企业的动作时有发生。
三是管理方法落后,弱化了投资环境。市民下班,交警跟着下班,堵车的长龙交织着喇叭声一片,唯独不见交警的奇特“景观”,在人们已然见惯不怪;公交车想开就开、不开便停的“常态化”早已让老百姓无力生气;路人遭抢劫,商店、厂房遇盗贼,惟有找《今日视线》许友文上镜说句:我想提醒市民今后注意……云云。
随着珠三角发展《纲要》的实施,以及海西建设《意见》的出台,汕头如何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进而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是一个攸关汕头未来走向的迫切问题。
我们认为,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来保障。特此建议:
一、以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型升级;以建设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为切入点,推动干部思想观念、法制意识的转型升级;以“人本”原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有迹象表明,去年末匆匆布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某些部门领导看来,无非做做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
我们认为,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是我市优化投资环境的必要举措,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必须痛下决心,从审批高于一切的错误理念中转变过来。坚决清理诸如收取企业使用外来工每人每月10元的“人员调配费”等不合理收费;清除类似商铺制作招牌须购买由规划部门指定单位出售的地形图这种背离市场经济原则的规定,必须降低名目繁多的审批项目收费中有上、下限浮动而我市多定上限的收费,必须改革水、电等垄断公共产品任意涨价从听证会“走过场”的机制体制。
二、以主动融入珠三角、对接海西建设为引擎,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要抓住我市作为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契机,致力构建粤东1小时经济生活圈,与珠三角、厦漳泉3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上月底,我会就深汕高速公路现有四车道已不适应发展的问题,形成《关于启动深汕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加快粤东融入粤港澳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的建议》提案,以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的名义,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提案;并请方展伟副主席和梅州、揭阳籍的省人大代表向省人大会议提交建议案。谨此,我们呼吁我市有关方面积极呼应,争取汕头连接珠三角交通大动脉的扩建工程纳入省财政笼子,致力把汕头建成连接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枢纽,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粤东”板块联手融入珠三角,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
(发言人系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汕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