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二次会议
十二届二次会议
大会主要文件
大会发言
大会报道
专题座谈
媒体报道
图片直击
分组讨论
/stzx/seetpzj/tpzjqr.shtml
大会发言
民建市委会的发言——整合资源,协作联动,推进汕潮揭旅游同城化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
2013-02-19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是文化发展的途径。如何发展好汕潮揭旅游业,把大潮汕文化精神宣传出去,这是潮汕旅游业要做的事情。潮汕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澱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潮汕旅游未能形成大品牌。究其原因,这是潮汕旅游业重形式轻内容,重物质轻文化的发展形式所造成。潮汕旅游业必须发展成为大潮汕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此建议如下。
一、潮汕旅游业必须整合文化资源,走“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产业园重在整合地方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以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汕潮揭虽然有丰富的地方文化,但景点小而分散,缺乏合力,在传播潮汕文化上更是缺乏震撼力。以汕头市的历史文化为例,谈谈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创建“文化旅游产业园”。
礐石景区是汕头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它虽有登高观潮的特色,但并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我们运用深圳“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民俗村”的表现艺术,把汕头市开埠150年来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典故、风俗、标志性建筑、中西合璧的客栈民居、汕潮揭三地有代表性的侨文化景点等塑造在礐石景区,把整个礐石景区集成为大型的“侨乡历史文化产业园”,让自然风景与汕头市历史文化、侨乡文化相生相益。那么,礐石景区就是汕头市一张不朽的名片,这不仅是对潮汕文化精神的张扬,同时能化解老城区一些残破侨文化遗址保护和改建的矛盾。
汕头市是一个海洋经济城市,因海洋而建市,因海洋而发展。如果我们把海洋游乐文化、海洋美食文化融为一体,把北沙湾打造成大型的综合性“海洋文化产业园”。那么,游客就能从中体会到潮汕文化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味道。
如果我们把礐石景区到北沙湾景区,打造成大型的“侨乡历史文化产业园”和“海洋文化产业园”综合性旅游区域,潮汕旅游业就能摆脱原来小门小户、品质不高的局面。同时,使汕潮揭三地旅游各有特色,揭、潮侧重传统,如湘子桥、韩祠、开元寺,进贤门、学宫、双峰寺等;汕头侧重侨史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地文化标志着潮汕文化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打造“文化产业园”,能让国内外游客到了汕头,记住汕头,记住大潮汕。从长远来看,这对提升潮汕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很有好处。也促成了汕潮揭三地的资源共享与整合,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三地的共赢局面。
二、潮汕旅游业必须树立品牌,走高标准、国际化的产业道路。
潮汕旅游业必须树立起品牌,在规划上经济发展主体为旅游产业的区域,一定要走高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例如南澳岛,我们应当致力把它打造成中国的“夏威夷”或“巴厘岛”。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潮汕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大潮汕的国际形象;更有利于在打造的过程中,完善先进社会形态的规划、建设、管理等经验。
三、潮汕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多种经济模式的道路。
旅游资源首先是国有资源,国家资金的投入有利于对区域性大型旅游产业的开发起主导作用,而引入有实力的外资和民资有利于减少国家的负担,加速个体性项目的实现,使旅游项目的开发周期缩短,有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旅游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民资的引入,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和补偿,应当本着“我发展,你赚钱”的态度,让利于民。目前潮汕一带的不少民资园区处于两难的境况,一方面是资金压力大,另一方面是规模小,文化内涵不足,效益低。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有所作为,一方面为民资减负,另一方面帮助园区提升文化品位。通过民资的引入与政府的扶持,实现民资与政府之间的双赢。
四、汕潮揭旅游同城化必须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在法律法规有效监管下健康发展。
要搞好汕潮揭旅游同城化,联动机制的完善是重要的一环。只有机制完善了,才能保证汕潮揭旅游同城化的顺利推进。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整顿好旅游市场的秩序,提高汕潮揭旅游业的竞争力。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汕潮揭同城化给潮汕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呼唤潮汕旅游业的变革,只有变革才能发展,也只有创新才能兴盛,让我们期待同城化所带来的共赢,也期待我们大潮汕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