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道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2015-01-26
    蔡苗委员建议: 

    1、发挥海外华侨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借力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外向型经济和科技交流服务平台。 

    2、要利用海内外一切关系积极争取侨办、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的积极引导作用,为试验区凝心聚力。重视潮籍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构建属于自己的潮籍高端智库。 

    3、制定出台类似于“华侨试验区国内外经济科技交流管理条例”的政策法规,对金融、中介、科技评估中心等组织,降低准入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各银行分支机构、中介组织在试验区内设点。 

    孙志文委员建议: 

    1、在澄海沿海分几期填出廉价工业用地,给大中小微集群工业,分段设立工业区,解决十几年来制约我市发展的工业用地价格贵的问题,让中小微企业有扩大发展空间,同时消除火灾隐患,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深入进出口企业,了解本地企业异地报关出口原因,帮忙解决进出口企业的困难。同时要加强跟赣东南、闽西南、兴梅地区,及粤东周边城市联系,以较低的码头费用标准收费,让周边城市的出口货物到汕头口岸出口。 

    3、学习昆山、义乌经验,集中窗口办公,做到一条龙窗口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陈钢峰委员建议: 

    1、要明确管委会与属地政府职责,合理划分与科学配置试验区与属地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从立法和体制上重新确立两者之间的职责关系,理顺试验区与属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试验区管委会与属地政府之间的争议协商和裁决机制。 

    2、开展商事登记改革试点,放宽准入领域,建立最精简最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和层级,打造试验区干事创业的沃土。 

    3、建设服务型的试验区管理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打造一支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在试验区内建立廉洁高效的管理机制。 

    陈乐伍委员建议: 

    1、争取亚投行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开办分行,吸引国内在 “一带一路”投资的企业通过汕头分行对外开展投资业务,也为汕头本土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参与国际大型项目投资提供金融服务。 

    2、争取“丝路基金”在汕头设立派出机构,为潮籍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直接投资服务。 

    3、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帮助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潮籍企业参与我国对外输出过剩产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 

    4、争取特殊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在试验区内落户,并允许其将部分资产规模对“一带一路”区域进行投资。 

    5、试验区应该发挥凝聚潮人的优势,以优于或至少同步于前海金融政策的优势,吸引金融企业(尤其是保险和基金公司)在汕头落户。 

    6、以“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设计、研发人才为主要人才引进方向,争取国内外高水平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在汕头落户。 

    7、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海湾城市上,改善我市的软环境和政务氛围。 

    谢树发委员建议: 

    1、试验区和市教育局牵头,在试验区设立从学前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学校,将国际学校的选址与试验区整体规划统筹起来,统一规划。 

    2、鼓励我市知名学校与国际国内优秀团队联合办学,选择具有国际水准和社会信誉的管理团队经营管理,提升国际学校的办学起点和品位。 

    3、以国际国内双学历、双通道和中外双语言教学为特色,招收外籍人士子女和有国际化教育需求的国内子女。 

    刘向平委员建议: 

    1、融合产业的发展来建设特色街区。比如在发展跨境金融时,有意识地打造华侨金融“华尔街”;在发展商务会展时,着力打造都市商务圈、城市酒店群;在发展文化创意,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对外传播基地时,着力建设城市文化娱乐圈。 

    2、在试验区华侨产业集中的地方,如华侨会所、华侨银行等,由华侨领衔规划建筑,将侨居国的建筑风格自然地融入这些华侨产业集聚区之中,建成有浓郁华侨风情的特色街区。 

    3、在科学编制规划基础上,注重道路、文化、绿化风格的打造,既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又有多文化的融合,打造出像新加坡的乌节路一样东西文化融合的街区形象。 

    林荣来委员建议: 

    1、规划创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博览交流中心,形成有特色的华侨文化产业。 

    2、向国家积极争取赋予试验区艺术品交易的配套政策,允许外国相关公司在试验区落户,开展相关业务。允许在试验区内创办“艺术品投资银行”和“艺术品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形成产业配套服务,促进和带动汕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3、积极引进著名的文化艺术品交流机构落户试验区,如佳士得、苏富比、嘉德等全球著名文化交流机构进驻,在试验区建立交易平台,吸引全球艺术品往汕头集结交流合作,同时还可以引导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品到试验区进行巡展巡拍。 

    4、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同意在试验区内设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建立先进的科技检测中心。 

    郑孟坚委员建议: 

    1、积极统筹全市卫生资源,科学规划华侨试验区卫生资源的总量、结构和布局,满足华侨试验区的医疗卫生保障需求。 

    2、创新用人机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借鉴北京、深圳等先进地区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尽快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使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人才可以向华侨试验区的医疗机构流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3、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允许我市公立医院(三级医院)在保障资金资产安全、医疗质量安全、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前提下,以特许的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实现合作双方、政府、医生和患者的“五赢”。 

    林朝辉委员建议: 

    充分利用华侨试验区设立的重大契机,设立“华侨文化传播研究院”,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原有基础上,不改变性质,不增加人员编制,加挂“华侨文化传播研究院”牌子,拓展学校职能,构建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建设华侨文化传播研究经常性渠道,以侨为桥,架起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黄玉海委员建议: 

    1、加快引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单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相互交叉,权责混淆的情况,降低过高的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用一个明确的规定确定下来并公开,让部门规范审批,让投资者和老百姓明白办事。 

    2、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市场主体全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将原来各部门的串联审批,全部并联到网上同时进行审批,提高政府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事。 

    3、运用法治思维,发挥法治引领与保障作用,以试验区为阵地,参照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的标准与经验,大步推进商事法律制度改造。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部门程序性机制的建构,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的综合监管体系。 

    倪爱民同志建议: 

    1、在制订华侨试验区经济发展规划时结合我市工商业实际情况,把我市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经济纳入试验区的总部经济规划,如我市的塑胶工业。 

    2、创新思路,发挥行业商会作用和民营经济群体的力量为试验区发展出力,如政府与民资以股份制的形式共谋发展。 

    3、政府应站在企业的角度,尽量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来达到税源的生养。 

    4、制定优惠措施吸引海外资本参与试验区的投资建设。 

    陈健委员建议: 

    1、试验区要针对跨境金融业务、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流动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2、要改革审批制度,出台明确的“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同时出台“准入清单”。 

    3、积极宣传试验区的优惠政策,讲全讲深讲透,激发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民间可能蕴藏的大量人才。 

    4、建立试验区与西部智慧新城的联动机制,高科技在西部生根发芽,再到试验区去催肥开花结果。 

    5、试验区要向中央要政策,在文教乃至娱乐领域大胆开放,领风气之先成为文化特区。 

    谢来发委员建议:  

    1、充分利用潮商大会秘书处这个重要平台,积极做好联络交流工作,发动各地潮商参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 

    2、充分发挥工商联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作用,积极发动、引导广大会员企业参与试验区建设。 

    3、发挥工商联联系面广的优势,通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海外社团,宣传汕头、推介汕头,引导海外华侨参与试验区建设。 

    佘卫平委员建议: 

    1、人大侨工委、政府外事侨务局、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致公党、侨联,五侨之间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步调一致开展侨务工作,既能保持各自工作特色,又能形成合力。 

    2、完善市、区二级侨务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与兄弟城市之间的联系配合,主动接受上级侨务部门的指导,积极向上联系,争取侨务资源向试验区倾斜。 

    3、以侨引侨,通过潮汕籍侨团和知名人士,更广泛地联系潮汕籍以外的侨团,把试验区推向全体华侨华人;以侨引外,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与华侨居住地的政府和商界的交往联系,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源参与华侨试验区的建设。 

    4、要树立大侨务观念,利用大侨务资源,加强与著名侨乡和新侨乡的联系,充分利用外地侨乡的侨务资源参与华侨试验区的建设。 

    钟通委员建议: 

    1、完善监督机制,从多头监督向整体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转变,树立公开、廉洁的形象。 

    2、建立透明、公平执行规则,降低解决争端的成本,增强经济交易的可预见性。 

    3、给予企业和个人税收优惠,如对有活力的重点领域产业给予税收优惠;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给予财政补贴;对于个人投资者将取得的股利再投资,并已实现转增注册资本的,给予免征所得税优惠等。 

    4、提供不同的经营场地出租给企业并给予租金优惠。 

    5、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一个窗口单位归口受理申请,一次性采集信息,共享至联合办证部门,缩短办理时间。同时,减免行政收费。 

    李从铸委员建议: 

    1、政府对侨情资料加快收集、整理和建档,建立资料库,做到对华侨华人新生代有系统的了解。 

    2、尽快制定《汕头经济特区华侨华人权益保护条例》,将国家和省支持的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固定下来。 

    3、拓宽渠道,以海外社团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搭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交流的平台。 

    4、有关部门与海外影响力大的华文媒体合作构建外宣平台,宣扬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设进展、以及相关招财引智政策。 

    5、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试验区内建立“华侨创业园”,为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创业提供平台。  

    6、邀请老一辈华侨华人杰出代表为华侨新生代开办讲座,增进其对故乡的情谊;对优秀的新生代海外华人代表进行表彰,培养起新生代爱国代表人士队伍。 

    余东刚委员建议: 

    1、完善我市对台小商品贸易机制,首先要认真分析我市优势,从南澳与台湾岛内的密切联系、海上交易传统以及需求空间等方面对对台小商品贸易进行评估,准确定位。 

    2、建立小商品贸易交易场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南澳县在公共基础实施、大型活动的承接能力。 

    3、充分考虑商人重利和资本的特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在不违反大的原则上尽可能的让利于商家。积极向省和国家争取类似厦门大嶝岛、福建平潭对台小额商品贸易市场免税的政策支持。 

    4、质量监管部门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吸取其他对台小商品市场的经验教训,确保小商品市场上的商品没有假货并都产自台湾,树立我市对台小商品贸易的良好形象。 

    黄锐辉委员建议: 

    1、要激活现有库存人才,汇集他们的智慧,为汕头华侨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 

    2、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项目领军人才,积极促成“以才引才”和“团队式引才”。完善项目领军人才聘任制、年薪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聘任期限,建立灵活高效科学的用人机制。 

    3、成立高端人才引进中心站,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新兴产业的人才工作站,以及海外人才引进机构等必需的站点,为试验区聚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适用人才,作为产业孵化和人才储备。建立与试验区要求相适应的智库如成立试验区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为政策决策、试验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要对《“1+10”人才政策》的实施制定严格和可操作的问责追究机制,破除官僚作风,树立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观念,打造阳光、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  

    曾牡甘委员建议: 

    1、把赋予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向高科技民营企业倾斜,通过市场导向作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2、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在试验区建立科技开发储备金制度,促进企业积极进行科研开发投入。 

    3、设立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投资或者提供低息贷款。 

    4、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和资源共享。引导科技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引领成立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到国外投资发展。 

    5、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市场化转移机制,加强对涉及知识产权类案件的处理。 

    6、在高校建立创新中心,采用“教师+企业”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企业中建立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招工无缝对接。 

    许长明委员建议: 

    1、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实质性政策支持,如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允许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以备案代替审批制等政策,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服务大环境,使优惠政策真正落地。 

    2、加强与港澳、台湾地区经贸往来,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吸引侨资入驻区内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业务运营总部,给予有别于区外的创新机制、监管手段和服务环境,发挥总部经济效应。 

    4、建立金融创新试验区,在金融机构准入、金融产品、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促进金融生态圈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 

    许君亮委员建议: 

    1、以建设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为突破, 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复制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政策,释放和激发制度创新的红利和活力。 

    2、进一步完善通关制度改革, 推进我市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吸引外资和培育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全力以赴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杜绍明委员建议: 

    1、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试验区,试验区行政部门实行合并办公,通过网上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集中人财物确保各类项目顺利实施。 

    2、采取唐人街文化模式,把试验区打造成一种侨乡象征和文化符号,成为向世界展示潮人文化的窗口。 3、汕头在电子商务和轻工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要从商品的艺术性和精致程度方面进行提高,同时考虑发展电子商务衍生品。 

    4、试验区可以考虑由市政府提供担保,组建股份制公司或发行地方债券的方式来运作,优先考虑让汕头本土的中小企业家自由认购原始股积累资金并争取上市。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