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五次会议
十二届五次会议
大会主要文件
大会发言
大会报道
专题座谈
媒体报道
图片直击
分组讨论
/stzx/sewtpzj/tpzjqr.shtml
大会发言
九三市委会的发言——以建设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契机,推进汕头科技创新发展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
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
2016-02-24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5年12月16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动建设,为汕头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注入新的动力。当前,我国正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汕头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发达城市,汕头的科技创新主要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偏低
汕头去年投入资金3400万元,占GDP0.66%,远远低于全省2.3%的平均水平,对市级平台没有具体扶持引导措施,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企业投入不足,全市60%以上企业没有研发经费投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创新平台总量少,科技创新创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家,高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4家,院士工作站2家,2015年省认定164家新型研发机构,平均每个市约8家,而汕头只有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和广东中盛药物研究院2家。更缺少科技信息咨询、专利法律服务、技术标准和评估等专业机构。科技创业中心尚处于筹建阶段,缺少为高层次人才携带科技创业项目进行中试、快速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孵化器。
三、人才紧缺,创新能力相对滞后
虽然汕头的创新平台加强与汕头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其他国内大学的合作,但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比较缺乏。
四、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载体建设相对滞后
我市的创新载体建设相对滞后,除高新区、金平民营科技工业园外,部分区县孵化器载体管理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科技创新中介发展相对滞后。技术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评估、创业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匮乏,公共服务平台定位重复、功能单一。
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形成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
聘请专家团队研究制定我市“十三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在创新体系、创新投入、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等领域进行科学布局、超前谋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指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二、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形成科技创新的源泉
政府应设立创新平台的专项资金,支持汕头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升级为新型研发机构。引导各级政府、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在汕头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协调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用地、税费优惠、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研仪器设备配套等方面的支持。
三、实施科技区域联动战略,实现借力发展
充分发挥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的优势,与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试验区、南山湾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开发区和潮南纺织内衣产业创新园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相应产业基地。主动与汕头区域外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嫁接、配套产业对接、转移产业承接,缩短高新技术的研发时间,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四、构建科研人才支撑体系,形成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
依托汕头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地企业的产品技术,在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大学生综合实习基地,采用“教师+企业”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和优秀技工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招工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想法,可以在基地技术工人的帮助下培养、孵化。以更大的开放度和政策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和引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急需的高端人才。要坚持海纳百川,既要积极引进国内科技人才,又要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科技人才,海纳五湖四海人才。
五、以“互联网+”战略加快汕头科技创新转型步伐
汕头应利用南山湾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开发区建设为契机,以数据驱动企业自主创新,走出同质低效困境;通过大面积部署新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统筹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有效协同,实现生产模式全面改制;通过催生创新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产业发展;通过建立跨界知识学习环境,培养全面科技复合人才。
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二是要改善金融制度安排,加快建立和健全汕头民营经济自主创新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要完善政府采购办法,应考虑实行相对优惠的评价标准,或规定一定比例的采购份额,把民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部分重点聚焦扶持的民营科技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采购的优惠和便利。
七、保护工业用地,确保汕头创新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城市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些企业外迁留出的原工业用地要加以保护,不能用作商业或住宅用地,以确保汕头创新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八、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实施创新文化工程
要把公众科学和文化素质建设作为建设汕头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加强对市民各种形式的科学普及和创新培训。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在全社会培育“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