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老友齐聚一堂,共谋汕头发展大计
2月24日下午,第10组[特邀(香港、澳门)]汕头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港澳委员、特聘委员座谈会在帝豪酒店帝景厅举行。座谈会由市委常委谢泽生主持,市长郑人豪同志通报了去年及近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郭大钦、黄俊潮、谢泽生、张应杰、马逸丽、赵红、许瑞明、王桂元、谢铿、陈国光、徐宗玲、刘少强等出席了座谈会,与陈幼南先生、郑辉先生、唐志坚先生等港澳委员和特聘委员共商汕头发展大计,展望汕头幸福未来。市政府秘书长邱奕辉、市政协秘书长谢永忠,以及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在座谈交流中,港澳委员和特聘委员热情洋溢,踊跃发言,对市委、市政府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汕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大家围绕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交通、旅游等话题,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澳委员和特聘委员去年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已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给各位委员。
借势“一带一路”,助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
袁松山委员就如何抢抓机遇建设汕头提出建议:1、加快港口建设,尤其是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利用深水良港优势,以港兴市;2、加强与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交流合作,争取开通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航线,深度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输业、仓储业、贸易、船舶和物流等方面合作;3、加强汕头商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可在东南亚国家重要城市布局汕头名优商品展销门店,引进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名优商品进入汕头市场,完善市场格局。
林建康委员认为,1.在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方面,(1)建议大力推进试验区开放,向粤东、珠三角、广东、华南和东南沿海辐射,放大试验区的经济和制度辐射效应;(2)带头发展一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融合发展四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保税区、汕头高新技术开发区、汕头海湾新区,协调四区及其所辖企业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经验同用。(3)依托“一带一路”的连接作用,完善和形成面向广东、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高标准合作试验区网络和体系。2.在试验区政府体制、管理和服务方面,应该:(1)对来试验区设立并开展业务的企业,采取“一口受理”的方式实现先行先试,采取网上预约和审阅等方式;(2)借鉴香港经验和新加坡模式,建立与国外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全面制度创新;(3)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一个可以起到中介桥梁和润滑作用的专业机构。3.在试验区港口建设方面,应该:(1)吸引国内以及区域船舶企业,尤其是大型船舶企业将分地区总部、子功能中心和分支机构落户到试验区;(2)加强试验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3)加快支线泊位和锚地等配套建设速度,并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通关手续、检验、监管等方面,试验区的港口服务要与国际接轨,要提高港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4.在试验区金融业、文化业和服务业方面,建议在试验区内设立涉侨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各级各类政策支持,吸引海内外涉侨创新发展团队和企业,为符合国家规划、广东及汕头实际的新兴和支柱产业项目以及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
特聘委员唐志坚先生提出,应利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大好机遇,利用“十三五”规划这一契机,发展智慧城市。
陈幼南委员表示,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目前发展得不错,联系了博士超过一千人,除了博士论坛之外,同济大学有几位潮籍医学专家可以来培训我们的医生。我们现在在筹备医疗方面的委员会,联系潮籍医生300多位。这些医生博士很想为我们家乡做点事,如果有机会,我们随时可以组织医生来交流培训,提升本地一些医生的水平。最近北京大学也有一个研究团队到潮州搞了个互联网GR研究中心,这是新的方式推广,可以提升他们的企业,当地的企业家也跟我们的团队进行了交流。接下来我们将组织世界各地潮籍专家学者来谈关于构建智慧城市的问题,希望支持我们这个活动。汕头有很多人才,据我所知,光是澄海中学就走出了100名博士,不但是澄海,还有潮阳潮南,这批老乡都很想为家乡及家乡人民服务,希望政府能多提供机会给他们。
郑卓标委员针对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提出建议:1、关于养老院,可以让老人们免费得到医院的体检,给予他们幸福感,擦亮试验区的牌子;2、试验区可以借鉴深圳前海建设,支持金融发展,出台政策利于试验区里的企业;3、作为香港籍的潮阳人,看到潮阳因为政府的领导而发展得越来越好,感到很欣慰, 出去说自己是潮阳人,大家都很自豪、都很有幸福感。
特聘委员陈启雄先生提出,要抓住机遇,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里,规建“世界华侨城”主题公园,将其打造成为人们集中了解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全球华人华侨文化交流、传播、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一座展示海外华侨所在国、所在地的独特风格、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的标志性旅游休闲中心。具体设置:1、各国华侨博物馆;2、世界品牌街;3、国际华侨会展中心;4、中国梦历史走廊;5、华侨精英蜡像馆;6、星河大道——脚印;7、大型歌舞晚会。
强化城市管理 着力改善交通环境
陈维炽委员表示,汕头的城市交通问题,凸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租车和公交车营运市场混乱;2、摩托车失管引发频繁事故 ;3、“三黑”问题严重:无牌出租车(俗称黑的)、无牌摩托车(俗称黑摩)、无牌三轮车(俗称黑三轮);4、市区禁鸣取不到预期效果;5、部分路口红绿灯时间设置不合理。为此他建议:1、严禁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包括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等所有车辆;2、加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司机的交通法规及道德教育,而且也应该从小孩抓起,加强教育;3、发展高效、轻便、快捷、便民的公共交通;4、公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打击公路犯罪力度;5、加强路面交通监管。交警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大执法强度,对路面车辆尤其是出租车加强监管,杜绝违章违法的现象;6、科学设置红绿灯时间。认真研究路面交通状况,根据车流量、人流量等因素,合理科学设置红绿灯时间,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孙志文委员提出,汕头交通混乱,根源在于摩托车,要想禁摩应当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尽可能地增加公共汽车。
张植炜委员表示,市长提到,未来两年汕头会有4条高速建成,但是汕头城镇交通却比珠三角要慢20年。我的家乡在谷饶,企业在谷饶,这一点我有很深刻的体会,谷饶是针织内衣名镇,是针织内衣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汕头的两个阿里巴巴项目,一个是澄海的玩具,一个是我们谷饶的内衣。去年谷饶在经济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厦深铁路潮阳站也在我们谷饶。但是英国的电视台来采访我们,他们在谷饶拍了一天,访问我们3家企业感觉我们道路很不好。高铁站进站路,一公里多的路,两年还不通,一塞车就一个多小时,给外国人的印象很不好。我经常经过河浦这里,他们的企业不一定多出色,路比我们好一百倍。希望政府重视我们谷饶的高铁进站路。还有就是进谷饶有一个交叉路口没有红绿灯,去年发生车祸累计10宗,很不安全。希望政府在这里增设红绿灯。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希望政府能切实加强道路建设,优化交通环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潮惠、汕湛高速公路的建设,配套做好厦深铁路潮阳站进出站东、西路的建设,积极改造东谷路、饶西路、堡田路、堡光路等道路,完善火车站周边道路的连接,主动迎合潮阳区交通规划和交通大会战,争取政策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镇交通管理。逐步优化谷饶镇的交通网络,缓和城区交通拥堵,使谷饶交通顺畅,给海内外宾客良好印象,促进谷饶经济的发展。
其他意见、建议
孙志文委员提出,1.汕头海湾南岸煤码头煤尘风吹污染已成为市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搬迁煤码头之前,要彻底改造成全封闭式煤仓储和起卸,让煤尘污染远离市区;2.加设海上环卫人员和船只,处理海湾污染;3.希望政府能派出专职人员给予监管、引导东区几个城中村农民自建的宅基地,避免人祸发生。
特聘委员吴源盛先生认为,应当大力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打造生态品牌,让汕头成为大家旅游选择的目的地。当前是旅游重要转型时期,对内需强化旅游项目,对外需大力宣传,推广潮汕文化,比如通过潮人码头、马术文化园,大大提升汕头的知名度。可通过海内外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把信息传递出去,让更多人认识汕头,尤其是海内外第一代第二代的华侨,海外华侨三千万,这是理想的目标市场。他们的第四代可能对汕头没有什么了解,现在交通拉近了对内对外的距离,吸引在外侨人带领家人回来寻根,汕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广旅游业。
特聘委员唐志坚先生表示,香港这本书很难读,读了是使人伤心的一本书。这几年的非法“占中”、种种暴乱,参与的多是年轻学生,这反映出香港的爱国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港澳台华人华侨下一代的爱国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汕头各方面可以发展起来,旅游业可以更有吸引力,那么可以通过共青团、学联组织一些活动,将港澳台的年轻人请进来,给予他们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汕头、了解我们国家,将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港澳台下一代的爱国教育,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继续顺利推进有很深的意义。
谢泽生常委指出,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如此发自肺腑地建真言、献良策,真的是很感动。委员们还可以通过向政协提出书面意见建议、政协网站、直通车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将对委员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整理以后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办理落实。在此参加座谈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在聆听委员的发言后可以先自行消化,提早考虑怎么落实。市政协办公室要加强跟委员们的联系沟通,对办理情况及时跟踪,然后跟委员们沟通。再次感谢委员们的关心与支持!
(黄凝 整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