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民盟市委会的发言——增加市、区财政部门财政预算,开辟中小学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2011-02-22
  校舍、设备、师资是办学条件的三驾马车。多年来,我市在校舍、师资上有较快的进步,但自2006年以来,教育设备和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并呈下滑趋势。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一、常规仪器实验室建设方面: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和《广东省高级中学(完全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等有关学校办学条件文件最低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我市中小学校现有仪器器材4839万元(应配备15106万元),缺资金10267万元;现有各种实验场室3775间(应装备7738间),缺资金24389万元。
  二、学校图书建设方面:现有图书册数为1230万册,按照小学生均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高中30册以上标准,尚缺1500万册,按每册10元计,缺资金15000万元。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按照《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要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班级、其他独立建制学校60%以上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我市现有多媒体教学平台2466套,尚缺11975套,缺资金29939万元;现有计算机室647间,计算机38021台,应配备计算机室1215间,尚缺574间,缺资金14350万元。
上述各项资金缺口达9.4亿元。
  导致中小学教学设备和信息化建设如此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自2006年起,没有资金来源。我市曾于2003至2005年在中小学信息化装备建设开辟收费渠道(见汕府[2002]210号),但此项工作已完成目标并被市审计部门叫停。
  二、2008年春季,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之后,资金建设的文件依据变成一句空话。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粤财教[2007]54号)“农村中小学原则上要安排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因为这10%款项少,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用于学校办公用品,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排不上,事实上,已经基本断绝了资金来源。
  因此我们建议:
  一、市、区二级财政部门必须把设备建设、信息化建设纳入预算轨道。教育设备的投入也同样是政府的职责,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因为没有此项财政性投入,学校就很难找到其他资金来源。建议市财政部门对此项工作作一个市、区联动的规划,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市、区二级教育部门的预算计划。
  二、市、区二级财政部门近期必须启动重点项目。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我市目前中小学普遍“家徒四壁”,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的情形相当普遍,甚至连有些市重点中学的设备更新和维修都由于缺乏资金保障,而把装备好的教学平台和计算机室弃置不用,甚至拆掉。全市教学设备和信息化应用一片凄凉。建议市、区二级财政部门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执政理念,重视教育投入和汕头孩子的教育权益,欠发达地区中的梅州、河源、韶关等地就是以大项目投资来实施驱动的。如河源市近三四年来,每年拨款100万,用于河源市信息化设备装备(主要用于市直学校)。又如韶关市,每年拨200-300万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2008年拨款100万,2009年拨款600万,2010年拨款130万,用于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和电子政务等。这些欠发达地区与我市相类似,其做法值得借鉴。
  三、市、区二级财政部门不要截留和挪用政策规定的用于教育的任何财政性资金。据反映,我市有些区县目前仍存在截留和挪用政策规定的用于教育的财政性资金的错误做法,个别区县挪用的款项数目不小。请市有关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和督查。按上级政策,目前用于教育的财政性资金,除了按规定比例用于教育的一般预算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转移支付等,2011年新增加地方基金计提10%、地方教育附加、原享受教育附加减免现不再享受减免的资金等项目。这些财政性资金,要确保按时足额用于教育。
  四、市、区有关党政部门要对“教育强镇”、“教育强区”工程进行规划,近期启动试点工作。目前,我省珠三角各市、佛山、惠州、江门等已通过“教育强市”的评估验收,正在创建更高规格的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欠发达地区中梅州、韶关、清远、河源、肇庆等已启动“教育强镇”、“教育强区”工作。《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继续鼓励和支持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市、区)和教育强市创建,作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市应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启动我市教育“强镇、强区、强市”工程,以此工程缩短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地市的差距,以此工程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分享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