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非典” 、猪链球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警惕。流行性传染性疾病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具有传播迅速、范围广、发病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应对急性传染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各级政府、乃至于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事情。我国国务院在今年初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把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社会安全并列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卫生部也将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列为今年十大工作重点的首位。为了尽快把我市新疾控中心建设好,让其发挥最大作用,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市新疾控中心早日建成与投入使用
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们曾在政协大会发言中呼吁政府投入资金易地重建我市疾控中心。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迅速拨款与选址,筹建新的市疾控中心。我们在最近的一次调研中看到,新疾控中心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心大楼将在今年底完工。领导和职工们信心百倍,热望着中心建成后能够对我市乃至粤东的疾病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国务院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客观地讲,新疾控中心到真正建成和发挥良好作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我们建议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设备装备、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等工作,以祈早日完成新疾控中心的建设目标。
二、大力宣传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构筑城乡抵御疾病流行的钢铁长城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意识。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即使没有很大的经费投入,也必将对城乡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应该建立一套广泛、有效、长期的健康教育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运动,夯实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构筑城乡抵御疾病流行的钢铁长城。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疾病防控工作
我国卫生工作的防病治病的原则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而防病则重在农村。近年由于受市场化冲击,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有所削弱,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务人员与防疫人员待遇差、素质低下,公共卫生设施落后。毋容置疑,这是突发流行病防控的最薄弱环节,重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应该更加积极地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与环境整治,政府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与装备、人员培训与对口帮扶等扶持措施,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我市疾病防控体系。
四、加强区域合作,打造粤东区域性疾控网络与协调机制
传染病的发生有季节性和区域性,但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很快传播蔓延到其他地区或国家,因此,对传染病的防控严格讲无地区性、无国界,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付传染病的问题,全世界都在联合行动。我市疾控中心不论在过去和目前在粤东地区都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要发挥这种优势和影响力,与周边市(县)的兄弟单位联合起来,互通情报、互相学习,逐渐形成覆盖粤东乃至更大范围的疾病防控网络与协调机制。
五、加强与院校联合,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与防控能力
要充分认识到突发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与紧迫性。加强对突发流行性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新疾控中心应该加强与汕大医学院等机构的联手合作。近年医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一大批高学历高层次骨干,中心实验室设备先进并与香港大学合作建立了禽流感研究中心和P3实验室,代表了当前亚洲禽流感研究最先进水平;设在汕大医学院内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汕头分院”,是预防医科院在汕头的直属机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主动与它们开展合作,争取在学术和技术上、人才培养以及信息交流与疫情预警上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帮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付本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们相信做好上述几个方面工作,把我市疾控中心建成粤东区域性疾病防控体系中心的目标并不遥远,这也必将是粤东人民的福祉。
(发言者系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