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政协会议 >  > 全体会议 >  > 十届三次会议
十届三次会议

大会发言——我市中心城区水浸问题的解决对策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2005-03-05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下雨时经常出现水浸现象,台风暴雨季节更为严重,给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市城管部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寻求根治的途径和办法。
  一、造成水浸的成因
  (一)自然条件方面:我市地处三江出海口处,地面标高较低,大部分排水口低于平均潮位,易受潮水顶托而内涝,加上地势平坦,排水坡度平缓,管道容易淤积堵塞,导致排水不畅。
  (二)设施方面:一是旧城区排水管道建设标准偏低。有的下水道已有近百年历史,管道埋设不规范,老化破损较多,容易产生淤积、堵塞。据校核,旧城区有52%的排水管网未能达到暴雨重现期一年的标准;二是部分路面标高较低。如遇暴雨或海潮顶托,就出现积水或海潮倒灌现象,长平路与华山路交叉口严重水浸就是典型例子;三是排水管径偏小。特别是旧市区下水道的管径偏小,管线长,汇水面积大,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每逢暴雨,雨水就无法及时排除。如杏花街片区水浸就属于这种类型;四是路面不均匀沉降。由于东部新区多为围海填地地块,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淤泥层厚,承载能力低。如中山东路,有的沉降近1米,造成下水道沉陷严重,排水能力下降,遇到暴雨就积水;五是管道泥沙淤积及人为堵塞。有的下水道因拆迁改建或敷设管线而被损坏,有些工地、酒楼、市场将建筑泥浆或污物、杂物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淤积或堵塞;六是“城中村”内涝现象突出;七是新建成区的排水网络还未形成,水浸的问题日趋严重。如浦片及汕头大学片的排水原来靠“四千亩片”排入大港河,成片建设后,原排涝系统被破坏,排水泵站被拆除,潜伏着排水不畅的问题。
  (三)管理方面:特区扩大前,特区与市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一市两制”,没有统一的基准标高,下水道标高、排向不一,甚至出现小路和小区内排水管的标高比主干管的标高低的现象。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穿堤道口145个,穿堤涵闸170个,穿堤道路口、涵闸多,少数单位管理责任制不落实,若遇台风暴潮,势必加剧市区水浸。
  (四)经济方面:由于资金不足,不少道路未能完善配套,造成断头路。地下排水管网也断了头,导致积水,一下雨水就漫上路面。
  二、解决对策
  我们认为,解决中心城区“水浸街”问题,关键应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重点治理“五沟两河”,即龙湖沟、新河沟、三脚关沟、黄厝围沟、排洪沟及西港河、梅溪河,充分发挥其排水能力,解决河沟水体污染问题;在改造建设河沟和市政道路时,应提高排水的设计标准,增强排水能力。
  (二)针对市区几个路段由于路面标高较低易积水的情况,以改造下水道和提高路面标高为治本手段,使路面标高及排水系统趋于合理。
  (三)应尽快在各河沟出海口建设排涝泵站,根据潮位和下雨情况进行动态调节,确保大潮不倒灌、暴雨不积水。
  (四)配置下水道清疏机械设备,加强日常管养工作,逐步实现清淤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排水规划、建设、管理程序。
  由于目前财政资金较紧缺,上述方案涉及面广、资金投入量较大,故一时难以全面实施,但可以有重点逐步解决。去年上半年,市政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挤出几百万元,对长平路与华山路交叉口和下水道进行改造,市城管部门集中力量精心实施,一是驳通排水管道并增大管径,形成互通,使排水通畅;同时对华山路下水道进行改造。二是摸查附近小区路口排水现状,分类增设雨水口,解决小区排水;还对碧霞小区下水道全面清疏。三是全面改造路面,将路中标高提高,解决排水同时兼顾沿路商铺和单位。四是将路灯按城市照明标准重新设计,通过更新维护,全面调整;步道铺设彩色步行砖,设置盲人通道和残疾人坡道。五是增加两个港湾式停靠站和一个右转弯车道,使路面更宽,提高了道路利用率。经过招投标等程序,顺利完成了改造工程,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受到广泛好评。
  我们认为:长平路与华山路交叉口“水浸街”改造的成功经验证明,“水浸街”问题并非顽疾,只要建设资金到位,职能部门抓住要害着力整治,就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建议市政府今年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彻底解决杏花街和黄山路台商投资区的“水浸”问题。

(发言者系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分享到: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