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政协会议 >  > 全体会议 >  > 十届一次会议
十届一次会议

大会发言——完善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政协汕头市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stzx.shantou.gov.cn 来源:政协汕头市委员会 提稿时间:2003-06-30

  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受到两宗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下称非典)病例的影响,出现了续发感染疫情。市卫生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把防治非典作为卫生工作重中之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全市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累计确诊8例非典病例,其中 1例死亡、7例痊愈出院。自4月4日以来全市没有新发病例,疫情没有向社区扩散,一线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全市中小学校及农村地区无疫情。
  在这次非典防治工作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全市卫生防疫工作的业务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疾控机构基础较薄弱,全市尚未建立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疾控机构的占地面积和工作用房严重不足。按国家有关标准,地市级疾控机构占地面积要达到1 5亩,工作用房建筑面积至少要达到4800平方米。而市疾控中心现占地面积仅1.7亩,工作用房建筑面积仅约2200平方米,实验室、检验室面积狭小,且原址已无扩建空间。二是实验室设施、设备不配套。受场地及经费的限制,市疾控中心目前尚无 “生物安全实验室”,非典等病原学检测工作在普通实验室开展,存在病原体污染扩散等生物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检验人员的个人防护。没有配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无法开展较高层次的病原学检测和毒物检测工作。三是疫情监测网络不健全,报疫手段较为原始。从医院(卫生院)、区(县)疾控机构到市疾控中心,报疫仍以手工填卡及电话联系为主,容易造成迟报、漏报及误报。四是疾控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还不够高,缺乏拔尖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未能满足当前对抗新发传染性疾病的要求。
  当前,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上升到社会层面上来,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故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加强疾病控制体系的建设,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应是当前对抗非典斗争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问题。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妥善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不但能产生社会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还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重大疾病的防治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切实落实有关预防控制工作。
  二、全面加强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的疾控体系建设。要争 取市疾控中心易址重建,切实解决其工作用房、设施、设备等问题,全面改善工作条件,满足应对新发传染性疾病、暴发疫情、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其他毒物中毒事故的硬件要求。特别是要尽早建立起符合国家实验室质量认证的检验检测中心,提高全市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非典、鼠疫、炭疽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和各种毒物的检测能力。要进一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尽早在全市建立起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监测评价、卫生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指导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由市疾控中心垂直管理。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部署,继续按县级体制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三、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全市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总结此次防治非典的经验,抓紧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市疾控中心要加强相应的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各级疾病控制机构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立一支反应快速、素质过硬、设备精良、技术可靠、措施有效的重大疫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我市卫生信息网络,争取早日联网到镇卫生院,为及时控制疫情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信息服务。

(发言人系市卫生局局长)
政协汕头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
2003年6月

分享到: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