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汕头市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这是汕头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如何抓住我市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服务到位的公务员队伍,构建法制健全、政务公开、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形象,以进一步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汕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审视我市公务员队伍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市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两大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的不适应。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养成了公务员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有权就有一切”的思想仍在某些人头脑中存在,因而驱使这些人不惜“花重金”买官要官;在行政行为中,长官意志、以权代法、以罚代管、权力缺乏监督等时有发生;有的职能部门将该下放或取消的审批权视为生财之道紧抓不放;“吃拿卡要”以更“含蓄”的方式困扰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其次是专业素质不适应。公务员政策水平低,热衷编织官场关系网是外来投资者对我市一些政府官员的“斯文”批评。政府部门中熟悉外经外贸、国际金融、经济管理和法律、外语等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能够为创业投资者出谋划策的“高人”寥若晨星;学历层次近年虽有所提高,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开放、竞争的社会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很不适应。
我们认为,这次的区划调整,正是我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当前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强化四种观念和提高四种能力。
强化四种观念是:
一是法制观念。我市少数公务员法制观念淡泊导致执法犯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今年5月7日《南方曰报》载,3月23一日晚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在查处潮阳、潮南两区7个生产假冒名优香皂的制假工厂时,在向两区政府通报后,风声立即走漏,导致打假行动全部扑空。因此,要通过健全责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对与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强化政府官员的法制意识,根除“人治”思想,使权力行为自觉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服务观念。官员中“管理便是服务”的意识仍未形成,相反, “管理便是收费”的做法很有市场。敷衍塞责的情况时有发生,5月8曰上午,我市委会办公室同志,根据原市政协副主席杜经国同志的要求,就中央新闻频道已在全国多数地方开通,唯独汕头未开通一事,以及“非典”时期卖熟食小贩不执行卫生规定问题先后打了2次市长专线电话反映,得到的答复是“你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我们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能解决问题,又怎会惊扰“市长专线”?因此,摒弃衙门习气,强化服务意识仍然任重道远。
三是跨部门大协作观念。区域调整是为了整个汕头的协调发展,要适应公共行政发展的要求,革除旧体制下各自为政的 做法,强调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与快速反应,为市场经济和各类经济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
四是效率观念。政府办事效率是衡量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务员在提供服务时,不仅要按章办事,更要讲究效率。
提高四种能力是: 一是政治鉴别能力和抵御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我市在最近开展的汕头精神大讨论中,杨方笙同志说得好:“汕头精神首先看汕头领导的精神”。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要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面前,能自觉抵制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腐败堕落。 二是决策能力。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政府部门领导人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及时、全面地掌握国际国内的最新信息,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要严格按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办事,完善社会听政、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提高决策水平,避免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对政府的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执法上,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创造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坚决遏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以权代法等现象。 四是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公务员必须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构建“学习型”机关。要强化创新意识,从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事务,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要善于运用现代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提升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新体制、新经验、新方法。
(发言人系民进市委会委员,汕头市歌舞团副团长)
政协汕头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
2003年6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