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日报》(2022年06月10日第4版)刊登《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市政协开展“双减”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视察》专题报道,转发如下。
编前语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我国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推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市政协党组2022年工作要点的部署,今年4月份,市政协教科卫体委联合市民盟、市民进、龙湖区政协和澄海区政协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协副主席陈严带领下,围绕“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先后实地察看龙湖区世贸实验学校、澄海区汇璟小学,听取龙湖、澄海区工作情况介绍,与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我市“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教育系统、学校、家长、学生各方面的反映诉求,找准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实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政协力量。
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让教育回归本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双减”工作,成立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为“双减”政策实施提供坚强保障。市教育局牵头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汕头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关于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加强考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和风险化解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强督导检查,强化日常监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时间控制、考试次数符合规定,市、区(县)、学校已100%出台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相关制度文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参与学生数从去年上学期的17.5万增加到56万,学生参与率达83%以上。全市55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转型或停办。学校负责人、教师队伍和家长反映,“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工作时间有所增长、工作压力变大,对专业学习的需求明显提高;学生作业完成度和学习效率有所提高,运动、睡眠、阅读时间增多,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周末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双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我市“双减”政策在初显成效的同时,视察组也发现,“双减”政策给学校教学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新的挑战。为此,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1.减负不减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难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进一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制订学校工作、教师工作和学生素质评估方案,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深化招生改革。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大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小学、初中学校。四是创建作业资源共享平台,集中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新教学理念,打造优质的学科作业资源并建立资源库,供广大教师按需选择使用。
2.强化师资保障,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一是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二是梳理清查各项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避免摊派过多教学以外的工作任务,切实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三是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如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每周可享受半天“双减假”、实施课后服务AB岗位制、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用课后服务时间兑换“双减假”等。四是建立合理机制,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学校间和集团间的均衡分配,引导和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各学科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有序流动。
3.内培外引、引培结合,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落实“一县一策”“一校一案”任务要求,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机制。二是寻觅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以加强课后服务质量保障。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学校聘请本校教师以外的人员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保证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充足。制定资质标准、实施指南、评估退出机制等,适当引入合法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补充高质量课后服务人员。组织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将培训机构艺术类、素质类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纳入校内的课后服务。
4.深入推动校外培训专项治理。一是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督导检查力度。继续发挥好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动,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在教育政务网站将证照齐全且年度检查合格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进行公示,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家长和社会自觉抵制不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三是加大各类隐形异变学科类培训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培训机构申报、向学生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镇(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地毯式排查、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对隐形异变学科类培训进行摸底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严肃查处。四是加大“双减”宣传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在职教师管理,把不参与校外培训活动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晋升、评优的考量范畴。
5.发挥产业优势,助推教育双减。2021年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科普资源进入校园。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引导和支持,使优秀的科教类产品进一步获得教育渠道批量采购的机会,以益智产业助推教育双减。
区县经验
陈泽波(龙湖区委常委,区党政办主任)
龙湖区坚决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龙湖区已有17家学科类培训机构通过变更办学内容转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有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停办注销,压减比例为100%,在全市率先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清零工作。面向中小学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开设了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完成了10家机构试点APP端的信息上传和课程更新上架,占全市已完成机构数的67%,居全市首位。
谢彦(澄海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澄海区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对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收费管理、引进第三方机构、供餐服务、安全管理、督导检查等项目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有序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今年,我们在100%开展托管的基础上,支持鼓励学校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在校午餐午休需求,希望在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目前开展午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59所,占比达44%。
“双减”政策显效需各方同向奔赴
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建言
陈亦斌(市政协委员、澄海区政协主席)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校内场地设施和托管硬件设施,拓展学生托管活动空间,最大程度解决学生午餐午休需求。转变学校、教师、家长的观念,推进考试改革,改进考试方式,深化招生改革,打破“以分取人”困局,缓解家长分数焦虑。完善激励机制,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保障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提高教师待遇。避免摊派过多教学以外的工作任务,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加强与博物馆、科技馆、周边专业场馆等的合作,借助社会力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利用澄海区作为“中国玩具礼品之都”优势,引导企业提高科教玩具产研能力,推动科普资源进校园,以益智产业助推教育“双减”。
罗晓红(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建议:充分开展“双减”政策的解读,明确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让政府相关部门、学校、老师、家长读懂国家政策,形成合力。设置高品质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难度,提高教师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在作业时长上,采用“班科协调家庭作业实践安排表”来整体调控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整体运营”。优质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内均衡调配,实行各区内学科资源及教师资源共享和有序流动,落实落细校长和教师轮岗制度,有效地解决学校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学校开设家委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真正达到家校协作,可以尝试深入挖掘家长群体中的各方面专业人才,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充实学校开展全方位的课后服务。
罗梓焕(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建议: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中小学校应考虑建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科学进行家庭教育。同时要正确宣传“双减”的意义,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性。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扶持力度。
刘奕奎(市政协常委)
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有实施课后服务的学校更多的资金支持。学校要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适度作业指导和面批面改,尽量丰富课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阅读、创客、文体活动等;要加强激励保障,优化编制结构,充实队伍力量,将教师的课后服务工作量列入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含评优、评先)。要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的督导,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吴健(市政协常委)
建议:要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家外减负家内增负,其负担本质上没有改变。要加强幼小无缝衔接,提高教学质效,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整体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要提升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优化学科作业设计,使家长放心并坦然地接纳和配合“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架构起全社会的监督网,从严从重加大惩处力度,扼制违规培训。要建立科学评价办学标准体系,探索推行考试改革,从评价办学导向上,逐步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刘文雄(市政协委员)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要起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主导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有效监管,形成各方凝聚共识,齐心协力,真正促使“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引导培训,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一线群体,是“双减”政策实施核心要素,要科学合理分配教师绩效、假期等福利待遇,给予教师创造宽松环境,支持教师有效开展工作。要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见建议,倾听民心民意,对“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及时微调各项具体措施、方法方式等,使“双减”政策落实更加到位。
郑泳麒(市政协委员)
建议:要更加注重优化作业设计。密切作业与教学之间、作业与学生实际等方面的联系,有针对性布置作业,协调各科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要更加注重教师待遇提高。在落实“双减”工作中要加强措施激励,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如在工作量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等情况下,通过经济报酬等手段措施对教师群体进行补贴,保护教师群体权益。
陈秋雄(市政协委员)
建议:学校要因材施教,布置弹性作业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巩固和提升,同时多组织辩论、竞答等竞赛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建议实施教师“双减假”,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双减”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却转移到中小学教师肩上,建议探索每周可以有一次半天的“双减假”。建议多形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校开设球类、棋类、音乐、艺术、阅读、科技、观影等类型的服务课程。
马康生(龙湖区政协副主席)
建议:落实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协调银行建立统一的监管模式。明晰校内课后服务是否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发改部门研究可否向学生另收费以及收费标准。
(来源:汕头日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